山西晋城创建 “中国生态康养美食之都”区域公用品牌
近日,晋城市创建的“中国生态康养美食之都”区域公用品牌项目顺利通过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专家组的现场评审。
生态康养美食之都区域公用品牌评审座谈会现场
生态资源独特、文化底蕴厚重
晋城地处太行山南麓,是山西省南部的重要城市,坐拥三山环抱、两河相拥的独特地理格局,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生态资源、中医药文化、特色农业和地域美食。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生态康养基底。森林覆盖率高达40.3%,空气质量极佳,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4.5万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晋城的生态资源空间分布均衡,形成了全域皆可康养的布局基础。从王莽岭的云海奇观、蟒河的原始森林,到白马寺山的城市绿心、历山舜王坪的高山草甸,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为不同类型的康养活动提供了理想场所。全长58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将90余处生态景区和传统村落串联成珠,形成了“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生态画廊。
晋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厚重,素有“一步一古建、一眼即千年”的美誉。晋城沁河流域的古堡群落最为壮观。皇城相府、湘峪古堡、郭峪古城等117座古堡,构成了中国北方最大规模的古堡群。这些古堡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人文精神。晋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打铁花技艺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司徒小镇也从昔日的废弃矿区蜕变为年接待游客超110万人次的“文旅地标”,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晋城拥有不可移动文物660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0个,中国传统村落186个,古城堡117座,明清古建筑多达15万间。这些文化遗存成为晋城发展文化康养的独特资本。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热销,晋城玉皇庙、铁佛寺等古建中的二十八星宿雕塑惊艳世界,引发“跟着悟空游晋城”的文化旅游热潮。为文旅康养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健康中国”战略和“文旅康养”发展趋势引领下,晋城市具备打造“生态康养美食之都”的综合优势。
晋城生态康养龙头企业考察
晋城市生态食材餐饮产业优势明显
考察交流会上,晋城市商务局领导介绍了晋城市情以及晋城市餐饮业发展情况,晋城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是联合国老龄所授予的“世界康养示范城市”,也是山西省唯一列入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的的城市,素有“凤凰之城”“太行明珠”的美称。
晋城作为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的永久会址,已连续举办五届大会,累计吸引2600多家知名企业参展,签约项目100多个,总投资1780亿元,实践了“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的目标。
晋城的住宿餐饮业市场基本形成了酒店餐饮、街区餐饮、社区餐饮、景区餐饮以及商业综合体餐饮为主的发展格局。近两年来,晋城开展了餐饮业名店、名菜、名厨“三名”活动,树立了晋城餐饮名店、特色餐厅、康养名菜、晋城传统名吃、餐饮名厨等相当数量的标杆品牌;举办了美食嘉年华、晋湘美食交流会等丰富多样的活动,积极打造“康养胜地、美食晋城”的美食文化品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各类餐饮业发展奖励政策,为餐饮业发展注入积极动力。持续开展放心早餐工程、推广“中央厨房+线下配送”、推动社区餐饮多样化、搭建饸络美食节、啤酒电音节、新春美食节等餐饮消费新场景,提升城市烟火气,促进餐饮消费提档升级。
专家组在晋城市生态康养龙头企业考察
专家组全方位调研考察产业发展布局
专家组由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刘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党委书记、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潘晨光,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终生荣誉会长、原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北京东来顺集团董事长汤庆顺,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常务副主任于永滨、秘书长毕海英、副秘书长张延波等专家组成。
晋城康养美食
专家组围绕晋城市创建“中国生态康养美食之都”区域公用品牌项目,从晋城市生态食材、生态餐饮、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情况、产业特色、产业规模、产业链布局、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转化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专家组了解到,晋城依托丰富的道地药材和特色农产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康养美食体系。750余种中药材资源中,30余种为食药同源产品,药膳养生底蕴深厚。晋城将中医药文化与饮食文化创新融合,开发了陵川连翘茶、沁水槐花蜜、泽州山楂制品等特色产品,将当地道地药材转化为日常养生食品。特别是依托连翘、山茱萸、党参等大宗药材资源,开发了松庙村的“睡眠茶饮”、卧龙湾的“中医养生餐”等,形成了“医食同源、药膳同功”的养生饮食文化。晋城特色小吃风味独特,十大碗、烧大葱、汆汤、炒凉粉等传统菜肴体现了晋城饮食的独特魅力。
晋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城市转型的战略方向,系统谋划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了多个特色化文旅康养融合片区,形成了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同时,晋城创新推出了医疗康复、社区颐养、文化润养、旅居度假、森林康养、运动康养、研学康养、乡村田园等多业态康养模式,满足全龄化需求。在釜山村、湘峪古堡等地的精品民宿中,游客可体验“归隐入田园”的松弛感和“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
晋城阳城析城山
近年来,年游客接待量从2022年的2958.9万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406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12.09亿元增长到363.87亿元,“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专家组还考察了凤城国际酒店康养中心、白马绿苑生态酒店、丹河VOCO酒店、德源泽飨宴等康养特色的龙头企业,其中岁穗羊馆儿还同时获评“中国生态食材美食地标餐厅”品牌。
晋城美食
专家多角度建议打造晋城生态区域公用品牌
专家组对晋城“中国生态康养美食之都”区域公用品牌提出了多角度建议。刘彤建议晋城市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以及创新产品思维三个维度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现场评审反馈会
潘晨光建议晋城市依托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借鉴沉浸式文化餐饮的“场景营造+文化植入+互动体验”模式,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新业态。
汤庆顺提出:要研究生态康养美食怎样好吃又健康,深挖好食材的生态康养功能,突出生态美食四季时令的特点,以生态好食材、适合的药膳协助调理热量卡、睡眠等健康问题。要梳理生态康养美食品种树立品牌,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注重传承与坚守,政府、协会和企业联手走出去,积极推广传播晋城生态好食材。
于永滨建议从提振文化内涵、打造多元融合模式、实现品牌价值和做好营销与推广创新四个方向发力,锻造晋城“中国生态康养美食之都”金名片。
毕海英提出:要强化品牌塑造,整合地域文化IP;梳理晋城药膳理论体系,推出“太行药膳”地域特色品牌;制定《晋城生态药膳标准》;选育一批“生态康养名店、康养美食名厨”;研发康养美食伴手礼;建设晋城康养美食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生态资源、康养美食和文化精华,使其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窗口和游客深度体验中心。
晋城生态康养龙头企业凤城国际康养中心
晋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邓志蓉在评审反馈会表态发言中指出,晋城文化厚重、生态资源丰富。政府确定了“六大战略定位”:聚焦绿色转型示范城市、能源革命的领跑城市、对外开放的先行城市、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光机电产业的集聚城市、文旅康养的样板城市。构建“1+5”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数字赋能传统行业,加快培育煤层气、光机电、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5个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生态康养美食之都”这块金字招牌,是荣誉更是责任,是起点更是征程。邓志蓉表示,未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为晋城生态康养美食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二是不断提升美食品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源头抓起,确保食材的安全与品质;三是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利用新媒体、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晋城生态康养美食,拓展市场空间;四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生态康养美食为核心,推动农林文旅康深度融合。(毕海英、张会忠)